AICoin动态

4000点狂欢背后!A股三季报炸出2个暗坑90%散户没

新闻 2025-11-18 00:42

  10月28日,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关口,当天收盘报4016.33点,创近十年新高。

  与此同时,A股5444家上市公司里,5437家都交出了三季报,披露率高达99.87%。

  咱们身边炒股的朋友都在晒收益,没入市的则纠结要不要上车,一边是十年难遇的指数突破,一边是全年最权威的业绩答卷,现在到底是吃肉的机会,还是踩坑的陷阱?今天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,把这事拆解得明明白白。

  更让人惊喜的是利润,同比暴涨5.57%,直接创下近五年以来的最高纪录,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增长。

  前两个季度的营收还跟去年差不多,没拉开差距,到了Q3突然爆发,单季营收增长3.8%,这也是2023年以来第一次跑赢名义GDP增速。

  赚钱效应一出来,资金就像潮水一样往里涌,A股融资余额突破2.46万亿元,创了历史新高,连平时不怎么关心股市的同事,都在问该买哪只基金。

  券商这边,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62%,年化ROE突破两位数,行情好的时候,大家交易频繁,券商的手续费就赚到手软。

  保险那边更厉害,5家上市险企Q3单季利润同比暴涨68%,主要是股市回暖,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跟着水涨船高。

  前三季度电子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9.4%,里面的嵌入式CPU企业更是黑马频出。

  全志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267.36%,靠的就是扫地机器人、智能汽车电子这些产品卖得火;晶晨股份携带自研AI算力单元的芯片,出货量超1400万颗,同比增长150%以上。

  简单说,现在不管是汽车还是家电,都在往智能方向靠,这些科技公司自然赚得盆满钵满。

  还有军工行业,Q3也是高光时刻,单季营收同比增长60.3%,净利润更是涨了88.8%,其中军工电子净利润增速高达312.7%,地面兵装甚至涨了8倍多,妥妥的高景气赛道。

  私募重仓这三大领域 百亿元级私募的调仓方向,咱们普通投资者必须盯紧,毕竟这些大佬的眼光通常更准。

  三季报显示,31家头部私募重仓了117家公司,合计持股市值376.8亿元,重点布局在三大领域:计算机、有色金属、通信,科技方向就占了两席。

  你看,高毅资产、景林资产这些行业巨头,都在加仓AI、先进制造相关的标的。

  像中国铝业,前三季度营收高达1.73万亿元,净利润1729.6亿元,妥妥的有色金属龙头,自然成了私募的香饽饽。

  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也说明科技和周期板块的长期逻辑,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认可,咱们小散户可以跟着这个方向找机会,但别盲目追高。

  说句实在话,不是所有行业都在狂欢,还有不少“宝藏行业”估值偏低,没被市场充分炒作。

  目前估值在过去三年里位置低于50%的,只有4个行业:社会服务、非银金融、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。

  非银金融前面已经说过,业绩暴涨但估值没跟上,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62%,但板块年初至今只涨了6%,跑输大盘12个百分点,明显有估值修复的空间。

  航海装备更是闷声发大财,亚星锚链Q3净利润同比大增77.72%,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高达230.3%,但估值还在低位,属于典型的“绩优价低”。

  农林牧渔的情况有点特殊,三季度生猪价格震荡下行,行业整体由盈转亏,自繁自养每头赚42元,外购仔猪反而亏118元。

  但政策已经在发力调控,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,正在逐步去产能,预计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,行业有望筑底回升,现在布局说不定能抄到底。

  食品饮料里的白酒,虽然估值低,但部分龙头企业三季报已经出现回暖迹象,随着消费复苏,后续可能会慢慢发力。

  赊销成去库存主要方式 我跟你讲,看似亮眼的数据里,藏着一个不小的隐忧:企业去库存全靠“赊账”。

  前三季度A股存货周转天数下降1.4天,到了近五年低位,表面看去库存效果不错,但背后的门道不简单。

  就拿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来说,2022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还不到50天,2024年三季度就涨到了68.13天,下游车企为了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,付款周期拉长到接近200天。

  简单说,企业不是靠客户真金白银买货去库存,而是先发货后收钱,相当于自己垫钱做生意,资金回收慢,万一客户赖账,风险可不小,这也说明供需关系没真正改善。

  前三季度A股扣掉所有成本后净赚的钱,利润率达到8.8%,快赶上2021年的高点了,但产品的毛利率反而比2021年低3个百分点。

  这里面的秘密的是,利润增长不是靠主营业务赚钱,而是靠两笔“意外之财”:一笔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,也就是企业持有股票、基金这些资产,因为股市上涨赚的钱;另一笔是减值计提减少,之前几年企业因为坏账、资产贬值提了不少损失,今年没再继续提,相当于利润被动增加了。

  这两笔钱都不是靠卖产品、做服务赚的稳定收入,导致真正的经营性收益占比还不到70%,创了五年新低。

  咱们投资得看企业的“真本事”,靠股市上涨赚的钱不算稳定,后续能不能持续线点是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,但绝对不是可以随便上车的终点站。

  业绩回暖、资金进场是实打实的好事,但高估值压力、赊销隐忧也不能当看不见。

  咱们普通投资者别跟风追高,重点看三个硬指标:业绩是不是真的好,不是靠“意外之财”;估值是不是合理,别买太贵的;需求是不是真的旺,不是靠赊账撑起来的。

  科技、非银金融的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,低估值的航海装备、农林牧渔也可以慢慢挖,但一定要避开那些只靠概念炒作、没业绩支撑的“伪龙头”。

  现在A股已经从靠资金堆起来的上涨,转向靠产业发展驱动的慢牛,理性比勇气更重要,拿着真业绩说话才是长久之计,别被一时的指数上涨冲昏了头。

上一篇:转换效率272%!但散户更该关注这个橙色指标

下一篇:没有了

猜你喜欢